非常感谢“走进光华”平台的约稿,让一位在光华学习生活了4年的农村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光华学生,我没有光鲜亮丽的成功经历,写不出“寒门贵子”的美丽童话。但我希望,我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广大农村学子走进光华、了解光华提供一个更加贴切的视角,帮助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志愿。
收到“走进光华”平台的约稿邀请时,我心里诚惶诚恐,因为我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光华学子,没有什么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的“成就”,也没有底气来宣讲些什么“成功经验”。但我确信,四年来在北大、在光华度过的日日夜夜中,我是充实的、经历了成长的,也是幸福的。因此,我就与大家分享几段个人视角下的光华记忆,不求全面,但求真诚。
临近毕业,回首过去的四年我真的无比留恋。尤其是在未名湖旁散步思考的日子,与一众好友聊天解放自我的时光。在海淀黄庄附近读书十年,如今就要离家求学,前方的旅途仍旧充满未知与惊喜。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而在光华,我也学会了用乐观与勇气面对未知与不确定性,在持续的探索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不稳定最优解。
2017年,一位光华师姐收到了来自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耶鲁、伯克利、西北、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等几乎所有美国名校的经济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刷新了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申请海外博士的纪录。打计算机竞赛出身的师姐是如何发现了自己的经济学学术兴趣?又是怎样借助光华的平台和机会,一步步创造了学术求索路上的奇迹?且看光华2013级本科生梁淑淑讲述她的成长故事。
在每一次选择过后,都选择了全力以赴——毕业于人大附中的赵晴柔学姐选择光华、选择学术、选择经济史,一次次选择的背后,看似盲目,却又都是充满衡量与考虑、最愿意全力以赴的温柔。不断向着最好的选择迈进,用努力串出岁月的珍珠。
即将在光华开启营销研究的2020级直博生、2016级本科生于思艺,在较早确定了学术方向的同时也发现了对营销的热爱。“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这位优秀的学姐以清醒认知与不竭毅力拿下光华直博的offer,即将奔赴她所热爱的选择。
林心悦高中时凭借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光华管理学院。大二时,扎实的知识储备与优异的学业成绩让学术之门向她敞开。大二下学期,在获得学院伯克利交换项目的机会后,她选择通过光华“学术之星”培养项目体验学术研究的点点滴滴。
毕业于镇海中学,全面发展的王至纯从光华的课程学习、助研经历开始,走过哈佛一年的交换生活,2020届金融经济系本科毕业生王至纯对经济学学术研究的兴趣渐渐萌芽、成长,最终她圆梦耶鲁,选择去往大洋彼岸开启博士阶段学习和研究的生涯。
2011年,曹光宇以山东省高考理科第2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光华管理学院。他在本科二年级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毕业时获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后,他继续攻读光华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师从周黎安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这个春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张炎蒸收到了哈佛肯尼迪学院MPP(公共政策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喜欢阅读的他,也喜欢着创意写作;爱看剧的他,也曾走遍二十多个国家;在深入经济管理学科学习的同时,他总是保持对国际政治的思考。通过与他的对话,我们获得了许多看待生活的新视角,对于如何成为一个踏实而有趣的人也有了新的答案。此外,他也与我们分享了申请国外大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成功的经验。
还记得最初踏入光华的那一刻,我在入学开学典礼的新生代表发言稿中诉说着自己对光华的期待——“商业上的成功绝不是自私的享受,而是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人文关怀”,以及“光华人的发展已不是单调的、无味的,而是多元的、全面的”。如今走过在光华的四年,回首最初眼里澄澈的梦想与一步步走来的或晴朗或萧瑟之路,不禁感激光华没有让那个曾经仰望她、对她抱有极高期待的小女孩失望;不仅如此,她还带她看过了最亮丽的风景、经历了最低迷的时光、与各种温暖而美好的人相遇,让她在起起伏伏中不断充实自我、收获成长。站在大学的门口,你或许也与当时的我一样,对光华有着美好的期待,却又掺杂着很多紧张不安。在这里,我想与你分享几段我在光华的几段经历。
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呢?同许多人一样,这也曾是困扰我的问题。换言之,这是每个人需要通过时间积淀来尝试回答的问题,同学们在高考结束后,以及大学生活中都频繁地考虑这一问题。同基础教育时代不同,在大学生活中,虽然老师、学长学姐给予了我帮助与支持,但他们不会给我明确的规划与目标,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让答案渐渐清晰。
在尝试后取舍,在探索中选择
来自光华管理学院的刘子加,是一个典型的“追光者”。她有作为粉丝纯粹的一面,也有作为光华学子积极求索的坚韧一面。大一的广泛探索、大二的实习体验助她快速方向,找到了那束“光”;凭借兴趣与毅力,选修数双、在交换学期挑战高难度课程,一步步踏实的积累让她离“光”越靠越近,开启新的征程。
“竹杖芒鞋轻胜马”,多试错些也无妨。从生科平转到光华的慢人一步,到交换期间“碰巧”拿到花旗summer并成功入职,她前进的道路“曲径通幽”,却彰显出她轻盈的心态。童谣学姐,是舞台上乘风破浪的风雷女孩,也是喜欢吸猫的少女,却能凭借在试错中的沉淀,遇见一个个“机缘巧合”。
喜欢多思多想,只盼先知先觉;也曾陷入迷茫,不妨缓做决定。秉持“不随波逐流”的信念,杨欣翰学长充分把握光华提供的许多发展机会,一步一步坚定自己的爱好与方向,入职Goldman Sachs,他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刘婉荟,笔名八月长安,取“生于盛夏八月,但求此生长安”之意。2006年,以哈尔滨市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著有作品:《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时间的女儿》……她用细腻温婉的文字,书写着平平淡淡的校园生活,塑造了很多打动人心的人物,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时光,也让很多人在她的文字里追忆起十七八岁的美好年华。
她是一个来自北回归线的滑雪爱好者,一个麻将龄四年的麻将菜鸟,一个偶尔能做出理性选择的感性人。初看她的大学生活,就像天马行空的散点图,除了中规中矩的金融实践之外,还做了公益与咨询、互联网与旅行、大数据与市场营销的跨界尝试。她在大三暑假以暑期实习生的身份供职于摩根大通的资产管理部门,在大四确定出国留学的目标,将于今年8月前往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继续深造。
2015届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2019届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本硕期间曾先后在合资投行、金融监管部门等实习。毕业时收获了多家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全职offer,最终选择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辛星是光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2015级直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制度经济学、经济史,他以优异的学习、科研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励。同时,他对中国古典文化情有独钟,因其大量的藏书而被北大官媒称为“燕园藏书人”。2017年7月,受北京大学党委和就业指导中心的选派,辛星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挂职人民政府副市长,在挂职期间写就的古诗集《武夷南知录》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2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京ICP备2021013952号-2